有“凭”有据,引古“证”今——会计凭证处理流程学习之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学 院数字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U8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讲教师:孙慧涛

职 称助教

一、案例综述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在学生会计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引领,以信息化财会工作特有的职业道德为基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会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目的。

(二)结合章节

以第3章第三节日常业务处理中的第一个知识点——填制凭证为切入点,结合出纳签字、审核凭证,讲解凭证处理全流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财务信息认知框架,为思政元素植入提供多元接口。

(三)学情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思想育人功能,构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学习能力和思想状况两个维度解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情,以期寻找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案例。

1.学习能力:河南省教育局官方数据显示,近10年来高职高专批录取最低分数一直在200分上下,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学习基础较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因此,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持续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图1 2015年-2024年河南省高职高专批最低录取分数线

2.思想状况: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大学生获取新鲜资讯和知识更为便捷和主动,且其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底塑形的关键时期。然而,互联网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完整性等特点,更需要高校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利用课堂时间,将政治认同、文化素养、科学求真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大学生增本领、长才干。

(四)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面向生产职业岗位的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阅读,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总账凭证处理流程,了解财会岗位分工,达到“记忆、理解”等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操和教师指导,让学生灵活运用U8系统对企业收付款业务进行信息化处理,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达到“应用、分析”等能力目标。

价值目标:通过分组任务和课后练习,提升学生财务数据分析,开拓流程优化创新能力,培养沟通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达到“评价、创造”等价值目标。

(五)思政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本课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思政育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深化理论知识,开拓专业视野。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的桥梁,是帮助学生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时代使命感。

2.唤醒学生职业意识,提升核心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以及职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要挖掘会计行业法规、准则及企业真实案例思政元素,育学生守法合规意识、诚信职业操守,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职业心理动机,确定相当的职业选择,并结合该类职业的素质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做到人职匹配,体现高职教育“高”与“职”的双重属性。

3.牢固树立师德师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总之,教师要抓好知识传授的基础环节、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价值观塑造的根本环节,在实践中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

(六)案例意义

本案例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思政教学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范式,深度丰富教学内涵、显著优化教学质效,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技双馨的卓越会计人才。在强化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征程中,精准锚定为地方产业输送德才兼备高素质会计专才的核心目标,立足课堂、创新形式,讲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专业思政课”。

其一,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思政教学筑牢坚实范式根基。精准挖掘凭证处理流程各环节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填凭证之严谨映射职业道德坚守,借出纳签字之权责诠释职业操守秉持,凭审核凭证之公正彰显法规遵循精神,无缝对接专业知识与思政精髓,为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辟清晰路径,引领教学实践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其二,优化学效果与质量。以学生为核心,依循其认知特性与学习节奏设计教学流程。借历史典故激活学习热情,经案例剖析明晰知识要点,凭实操演练锤炼应用技能,靠课后拓展升华综合素质,多维度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主动探索精神,提升知识掌握度、技能熟练度与思政领悟力,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其三,助力学生成德技兼修会计专才。在夯实总账凭证处理流程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深度涵养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诚信自律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未来执业时,怀精湛技艺精准处理账务,持高尚品德坚守准则底线,以敏锐创新思维优化流程、助力企业发展,成为兼具专业胜任力与道德引领力的会计精英,为行业注入正能量。

其四,强化专业与思政协同联动。打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壁垒,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促使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成为思政教育鲜活载体,思政教育为会计专业赋予价值灵魂,培育契合地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的会计队伍。

二、案例解析

(一)思路与理念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德智兼修为目标,秉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理念,通过讲解凭证处理流程,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依学生认知规律,借案例剖析、情境模拟等方法,融入政治认同、文化素质、诚信教育等思政元素思政教育,化抽象思政为具象感知,激学生共鸣共情,育其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

(二)设计与实施

根据前文学情分析,设计针对高职学生的教学环节。一方面,聚焦线下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抬头率,分解重难点,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变“学堂”;另一方面,配合线上教学,提供弹性教学资源,灵活测评学习效果,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

1.教学设计

详细的教学环节设计如表1所示,线上环节大约在上课前1-2天,学生需要通过扫描课本二维码上完成线上自学,并可以在学习通讨论群中互动交流。对于线下课堂环节,首先是案例引入环节,借助历史典故《晏子齐楚》引出课程主题。其次由教针对学生讨论群中的疑惑进行解答及知识点讲解,并将知识扩展至会计职业道德,并进行操作演示。之后学生通过用友U8 15.0版本进行练习,教师负责解决练习过程中的流程疑问或软件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后总结梳理课程重点内容。

线下课堂结束后,有线下任务,任务是以思维描述、村料分析、计算说明等为形式的纸质作业。有时教师还会结合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到教研室进行研讨。通过交流,学生能加深对模型和算法的理解,更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环节

内容

时长

形式

线上学习

课前预习

3.3.1填制凭证

3.3.3出纳签字

3.3.4凭证审核

-

扫码观看教学视频

线下教学

案例引入

历史典故

3min

PPT

知识点讲解

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串讲梳理

5min

PPT

教师程序演示

借用用友U8 15.0软件实现

5min

程序操作

学生上机操作

针对课本练习进行上机实操

-

程序操作

总结梳理

复习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min

PPT

课后学习

课后作业

绘制凭证处理流程图,提交至班级讨论区

课后3天内

超星学习通

表1教学环节设计

2.教学实施

1)线上学习

学生课前扫描课本二维码自学第三节期末业务处理的3.3.1-3.3.4部分,了解凭证处理流程、财会岗位权限等基础知识。

2)线下教学

场景引入:借助历史典故根据学生特点,融入思政元素,引出凭证处理流程,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与使命担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识点梳理: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串讲梳理,高度凝练知识要点,分解重点难点,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程序演示:用友U8是一款集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ERP软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业务数据和信息。因此,通过用友软件模拟凭证处理流程的操作步骤,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学生上机操作:按照教学流程,填制课本74页三笔业务凭证,并以出纳身份对其进行签字,以财务经理身份对其进行审核。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讨论群内提问,也可在举手单独向老师提问。

总结梳理:对本节课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回顾,明确操作注意要点,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灵用知识,提升实操与应变能力。

3.课后学习

学生课后绘制绘制凭证处理流程图,并拍照将其提交至学习通讨论区。要求:①独立完成作业;②流程图步骤详细,字迹清晰。

三、案例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通过思政案例,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改善学生课堂整体精神面貌,争取实现抬头率100%,大大增强课堂活跃度。通过软件操作练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线上交流互动频繁,提高课程练习完成度。

(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与资源优化层面,需紧跟学术前沿、紧扣行业需求,深度重组凝练课程内涵,强化逻辑性与科学性。持续充实思政案例库,广纳行业热点、历史经典案例,借产学研融合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与兄弟院校携手共创共享优质资源,提升课程创新活力与资源丰富度,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新形态教材构建与资源共享领域,应紧密融合教材与数字资源,打造互动性强、拓展性佳的新形态教材体系。构建完备线上资源库,涵盖视频教程、导图、软件操作指引、精美PPT及深度拓展资料等,创设智能便捷的学习环境,实现师生实时互动、疑难即时解答,推动教学从传统单向灌输迈向多元互动共创,提升教学质效与学生学习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