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色彩的基础知识与调整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学 院:数字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讲教师:卢思

职 称:助教

一、案例综述

(一)课程简介

国家《“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以学习图像处理项目实例为载体,围绕十二个模块打造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图像设计和创作。这种创作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电商人才。

(二)所属章节

本次教学案例选取第七章第一节:色彩调整。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德技双修的原则,聚焦“五位一体”发展布局,将其理念和原则运用于重构课程内容中,更好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融入爱国精神、文化自信、生态文明、三农情怀、民族团结、精神文化、乡村振兴、民族自豪感、团队精神等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五大能力,真正做到德技并修,铸魂育人。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2023级电子商务学生。通过日常课堂表现及在线学习平台,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数据,显示学情有如下特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软件应用基础认知和简单的摄影能力,具备较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与信息化素养。对实操项目兴趣较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对专业基础操作能大胆地尝试,但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弱,且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浅薄。

(四)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1.培育审美能力;

2.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环保理念;

3.形成倡导保护自然环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与模式;

2.掌握色彩的调整方法;

3.掌握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方法。

1.掌握色阶/曲线/色彩平衡命令;

2.掌握色彩搭配方法并运用于设计实践;

3.利用软件进行图形的色彩调整。

(五)思政育人目标

思政元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爱国主义。通过中国传统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赏析来进行课程导入。《千里江山图》是中华艺术瑰宝典范,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绘画领域的卓越创造力,让我们为拥有如此伟大的艺术遗产而感到自豪,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布置课堂设计实践任务《城市色彩》,引导学生使用如古老建筑、传统艺术、地方民俗等,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元素运用于海报设计中。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历史记忆。以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人物或地标为主题,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使他们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和贡献,激发传承和弘扬城市精神的责任感。

(六)案例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能够让同一民族的人们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下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家国情怀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肩负着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这种精神和责任感促使人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案例解析

(一)思路与理念

教学过程共分三阶段。按照“探、导、练、演、评、拓”的逻辑,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线并进下,师生互动协作。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与实施

【教学实施】——前置学习

步骤

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最优分组

根据学生情况和个性特征,分六人一组,每组分配一名成绩优异学生。

组长督促,小组成员配合。

通过讨论型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发挥互补的优势。

5’

2

独立学习与讨论

将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平台,发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了解课程内容及要求,完成线上预习。标记存在的问题。

通过网络个性化学习预习新知,总结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8’

3

自我检测

平台发布测试题目。

完成测试题。

巩固旧识,检测预习情况。

3’

4

课前反馈

汇总测试成绩,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开展自我学习评价。

做好课堂减法,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5’

【教学实施】——课中深入

步骤

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课程导入

带领学生进行寻找中国色之旅,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中蕴含的色彩思想与思想语言引入色彩知识。

回答老师问题,分享自己对色彩的初步理解。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的魅力。培养审美,增强文化自信。并且以古代青山绿水引入今日“绿水青山”树立学生生态环保理念。

2’

2

任务准备

1.进行情景创设,下发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下发任务素材包;

2.描述任务制作要求。

1.结合任务描述,进行独立思考;

2.接收素材;

3.领取课堂任务,思考需要哪些工具和技法。

以任务贯穿主线,引导学生回顾前置学习时候自己建立的知识结构。明确学习任务,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

3

知识准备

1.演示PS界面讲解色彩的三种属性;

2.讲解色彩模式的特点与区别,及其应用场景。

1.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感受色彩变化;

2.结合教师深入讲解,讨论前置学习中的“思考拓展”。

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将“线上”与课堂教学进行衔接,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8’

4

技能准备

1.以案例图片为例子讲解并且上机演示色彩调整的方法;

2.结合演示过程,重点讲解课程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提出的疑问。

1.用案例图片进行实操,查看效果变化。

2.遇到问题询问老师再次讲解。

通过观察练习效果,锻炼操作技巧,巩固学习成果和技能。

8’

5

任务实施

1.组织学生按照先前分组进行讨论,确定方案,进行制作;

2.巡视指导,实时答疑。

1.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照优化后的方案绘制;

2.有疑问举手询问教师或组内互相答疑。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学习目标,形成知识内化。

20’

6

任务评价

1.引导学生自评;

2.开展小组互评;

3.评选最优作品展评;

4.收取学生作业。

1.进行自我评价;

2.针对优秀作品进行群体性讨论,取长补短,相互提升;

3.根据老师点评,有针对性的深化相关知识的学习;

4.课堂任务作品上交。

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思想交流和评价。

5’

【教学实施】——课后指导

步骤

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提供拓展资源

1.布置课后拓展练习并批改。

2.通过学习群为学生答疑解惑

1.完成课后拓展练习巩固知识技能。

2.通过学习群师生互动,巩固学习成果和提升学习质量。

通过课后指导,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统一。

10’

三、案例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课程中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任务实施,并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作品围绕“江西、桂林、敦煌、深圳”四个城市进行城市色彩主题设计。其中江西主题色明确,体现较多革命遗址与红色文化,同时滕王阁等建筑元素体现了其丰厚历史底蕴。桂林城市主题色象征祖国最具代表性的青山绿水。敦煌主题海报把握住了敦煌古老而又神秘的特征。深圳城市主题海报设计较为前卫与新颖,突出了城市的科技感。整体设计效果较好,同学们都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到了祖国各地的文物古迹与城市底蕴。(详见下图)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实施任务驱动、立体化教育资源支撑、创设情境项目以及思政引领,有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很好,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度很高。

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达成。(详见下图)

(二)教学反思

1.在启发式教学环节中,应将问题再设置的更加精巧,引导学生思考。

2.采用轮流发言,确保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

3.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学习,确保知识及时更新,将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整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