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院:体育部 课程名称:芭蕾基础训练与技巧组合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讲教师:王晓彤 职 称:助教 | 
一、案例综述
(一)课程简介
芭蕾基础训练与技巧组合是体育舞蹈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对芭蕾基础动作和技巧的系统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课程融入了审美教育这一思政元素,通过芭蕾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让学生在舞蹈练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对芭蕾文化的理解,进而增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以《古典芭蕾舞基本训练教程》为教材,针对大一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开展教学。
(二)结合章节:
第一章 芭蕾舞扶把动作训练
第二节 扶把动作的训练方法:脚部动作battement tendu(擦地)
(三)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battement tendu动作前,已经对芭蕾的基本站姿、手位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battement tendu这种需要精确控制肌肉和关节的动作,他们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2.学习能力:大一学生在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上有一定的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和纠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在面对有难度的动作时,可能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
3.思想状况:学生们对芭蕾艺术通常怀有热爱之情,但可能对于如何在基础训练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可能更关注动作的完成度,而忽略了动作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之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battement tendu动作的术语,以及它们在法语中的含义和发音。同时,能够准确理解battement tendu的动作规范,包括腿部的起始位置、运动轨迹、擦地的方向和力度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battement tendu动作,在不同方向(前、旁、后)上都能做到动作标准、姿态优美。培养学生对自身动作的感知和调整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能够自我纠正动作中的偏差。
3.价值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芭蕾基础训练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舞蹈学习中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舞蹈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通过互相观察和提醒来提高整体练习效果。
(五)思政育人目标
明确思政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元素)并分析育人目标;
1.思政资源
(1)动作之美。battement tendu本身是一个极具美感的芭蕾基础动作。从腿部线条的伸展,到脚尖轻盈地擦地,整个动作过程展示了芭蕾所特有的优雅与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动作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美,如正面看腿部的直线延伸,侧面看身体与腿部的完美比例,这是最直观的美育资源。
(2)艺术氛围之美。芭蕾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包括教室里的把杆、镜子、舞蹈鞋、练功服等元素,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专业且高雅的氛围。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的姿态气质,以及伴随的音乐,都可以作为美育的元素传递给学生。
(3)情感之美。芭蕾舞不仅仅是肢体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表达。舞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的张力与松弛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在表演悲伤情节时,舞者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忧伤,身体微微的颤抖,都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故事中的悲情;而在表现欢乐场景时,舞者轻快的跳跃,灿烂的笑容能将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动作将其准确地表现出来,这是芭蕾舞中最能触动人心的美育资源。
(4)服装之美。芭蕾舞的服装是其视觉呈现的重要部分。从古典芭蕾的浪漫纱裙到现代芭蕾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的紧身衣,每一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古典芭蕾的纱裙,轻盈飘逸,随着舞者的旋转和跳跃,如同花朵绽放;而现代芭蕾的服装往往通过独特的剪裁和材质,突显舞者的身材线条,辅助舞蹈动作的表达。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芭蕾舞服装,让学生了解服装与舞蹈风格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服装美学的感知。
(5)音乐之美。芭蕾舞与音乐紧密相连,音乐是芭蕾舞的灵魂。古典芭蕾音乐通常具有优美的旋律和严谨的节奏,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配乐,其悠扬的曲调为舞蹈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而现代芭蕾音乐则更加多样化,融合了电子音乐、爵士等多种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芭蕾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舞蹈动作之间的配合,引导他们根据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来设计舞蹈动作,使音乐之美在舞蹈中得到充分展现。
2.育人元素
(1)审美感知。通过对battement tendu动作细节的观察和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芭蕾动作中细微的美,如腿部肌肉在用力时形成的线条感,擦地时脚尖的紧绷所呈现出的精致感。
(2)审美创造。在学生掌握了battement tendu的基本动作后,引导他们尝试在动作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上进行变化,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擦地动作。例如,快速而有力的擦地可以表现出一种果敢的美,而缓慢且轻柔的擦地则能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3)审美情趣。通过长期沉浸在芭蕾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不仅仅是把芭蕾作为一种技能来学习,更是将其作为一种能够带来精神享受的艺术形式来欣赏和追求。
(六)案例意义
1.专业发展意义:在芭蕾基础训练中,battement tendu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腿部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动作的控制能力,是后续学习更复杂芭蕾动作和技巧组合的基石。熟练掌握battement tendu有助于学生提升整体的舞蹈表现力,使其在舞台上能够展现出更加优美、流畅的舞姿。
2.思政教育意义:将美育元素融入battement tendu的教学中,为思政教育在芭蕾基础训练领域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使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水平和艺术气质的舞蹈人才。
二.案例解析
(一)思路与理念
1.教学思路:以battement tendu动作的分解教学为起点,从腿部的准备姿势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擦地的整个过程。通过慢动作演示、分解动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引入不同方向(前、旁、后)和不同节奏(快、慢)的变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理念: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将芭蕾的动作之美和艺术氛围之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动作的准确性,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二)设计与实施
1.课程设计
(1)课程开始时,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芭蕾舞蹈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芭蕾的艺术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battement tendu动作时,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分析腿部肌肉在动作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合理的肌肉控制来实现动作的美感。
(3)课程中间安排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察和交流,在实践中感受动作的美,并互相学习和纠正。
(4)课程结尾时,让每个学生进行单独展示,教师进行点评,重点从动作的美感角度进行评价,强化学生对美的认识。
2.教学实施
(1)在动作示范阶段,教师以优美、标准的姿态展示battement tendu,同时配合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感受到美的冲击。
(2)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美观之处,如腿部的外开不够、擦地时脚尖没有绷直等问题,并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去思考和调整动作。
(3)在分组练习环节,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动作美的感受和理解,通过集体的智慧来提升整个班级对芭蕾美育的认识。
三.案例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1.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练习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动作的规范性和美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battement tendu动作,并且在动作中开始体现出对美的追求,如腿部线条更加优美,动作更加轻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对battement tendu的学习,对芭蕾的美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更加关注美的事物。
2.教学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动作的准确性、美感、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对于动作规范且富有美感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评选出“最美擦地动作奖”等,激励学生不断追求美。学生自评和互评也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能够反思自己在动作美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互评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美和学习美,促进班级整体审美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了思政元素的融入,但在教学方法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学生示范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和舞蹈学习中。
2.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舞蹈基础和接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3.实践与理论结合:在思政教学拓展内容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例如,在芭蕾舞历史与文化讲座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调研和汇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