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学 院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公共课

主讲教师:张明利

职 称讲师

一、案例综述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理解大数据相关知识和技术,信息化办公技术,了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结合章节:

第四章 演示文稿第二节 添加对象

(三)学情分析

高职专科学生通常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对于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实践能力尚需提升。他们学习能力较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同时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情感教育。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注重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在PowerPoint等演示文稿软件中添加和设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对象的方法;了解演示文稿的布局和美化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制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3.价值目标:

通过制作以“父母师恩”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五)思政育人目标

思政资源:本案例以“父母师恩”为主题,将感恩教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制作演示文稿,学生需搜集关于父母、老师的感人故事和图片,这些素材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

育人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和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六)案例意义

本案例通过将感恩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加强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案例解析

(一)思路与理念

本案例以“感恩”为核心,通过制作演示文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父母和老师的恩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教学理念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情感与技能并重。

(二)设计与实施

1.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短片或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父母师恩”。

2.新知讲授:

讲解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对象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的插入和编辑技巧。

3.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与“父母师恩”相关的主题,制作一个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成果展示:

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5.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强调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三、案例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对象的方法,还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恩情,增强了感恩意识。学生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反思

1.加强情感引导: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通过更多的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2.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强化技能训练:

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本案例的教学效果,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度融合思政元素

1.深化主题挖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父母师恩”这一主题的深层次内涵,如通过引入更多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展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父母师长的尊敬与感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融入更多思政元素

除了感恩教育外,还可以将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新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专科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案例通过情感与技术并重的教学设计、思政元素与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持续改进与创新的精神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借鉴这些经验和启示,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