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脉动乡村 捕捉发展新声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2

学 院:通识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1

课程性质:公共课

主讲教师:樊妍妍

职 称:助教


一、案例综述

(一)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一)是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本课程在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综合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与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训练其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英语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专升本和英语等级考试奠定坚实的语言功底。本学期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加700-1000左右词汇,听懂日常英语短对话,并且能比较顺畅地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二)结合章节

Unit 4:Shops and Shopping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经验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大一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完成日常的英语交流和阅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学生们在英语表达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外,这些学生可能对于英语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如跨境电商沟通、产品描述撰写等,了解较少,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本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仍较多地停留在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英语应用及职业场景感知相对较少。

在课程思政方面,大一学生已经接受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有一定的认知。但如何将这些理念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何在专业学习中体现和践行这些理念,可能是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2.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而部分学生则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电子商务专业学习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如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是他们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3.思想状况

大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想活跃,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但同时也可能受到一些社会现象和网络舆论的影响,产生一些迷茫和困惑。在电商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学生们可能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思想观念,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图1.1学生摸底测试成绩分布



图1.2学生学习特点


图1.3知识与技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背景

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引导学生认识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与重要性,理解电子商务如何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掌握英语翻译技巧

通过翻译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战线”劳动者节日祝贺的材料,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涉及农村、农业、农民话题的英文文本,提升专业术语和时事政治的翻译能力。

(3)理解农产品知识

通过听力练习《Sweet potatoes on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让学生了解郑州黄河滩红薯这一特色农产品。

(4)掌握英语听力技巧

结合听力技巧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听力过程中如何捕捉关键信息、推断上下文意义等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英语听力与理解能力

通过听力练习和技巧讲解,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英语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英语听力与沟通能力。

2)增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将能够准确翻译与“三农”和电子商务相关的中英文材料,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3)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

结合听力材料和课堂讨论,学生将学会分析电子商务在农村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价值目标

(1)树立家国情怀

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农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热爱家乡、服务农村的家国情怀。

(2)弘扬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探索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新应用、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促进文化自信

通过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如郑州黄河滩红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五)思政育人目标

1.思政资源明确

(1)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课程导入的背景,丰收节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庆祝,更是展示中国农业现代化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通过介绍丰收节,可以激发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战线”劳动者们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段翻译材料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增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郑州黄河滩红薯等农产品电商销售案例:听力材料中的具体案例展示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落地生根,通过电商平台的助力,农产品得以走出农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对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思考。

(2)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国家发展战略与责任担当:通过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国际销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工作可以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化自信:利用AI助教豆包分享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国际销售的成功案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中国农业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同时,这也让学生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英语和电商知识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接力翻译游戏中,通过翻译习近平主席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农业基础的重要论述,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强国等英语学习平台,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全球农业发展动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在听力训练环节,选取与农产品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在提升听力技能的同时,了解中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农业发展成就。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育人目标分析

(1)培养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总书记对“三农战线”的关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农业现代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学习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英语听力练习和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六)案例意义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

(1)本课程通过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的课程导入,不仅介绍了丰收节的由来和意义,还将其与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落地生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理解农业电商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2)结合随堂练习和听力技巧讲解,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英语听力技能和听力理解能力,为未来的跨境电商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2.融入思政元素,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导入部分提及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庆祝,也是对农业现代化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农业的尊重。

(2)翻译练习部分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在“三农战线”的劳动者们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增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国际销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工作可以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促进全面发展,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英语听力训练和翻译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于未来从事跨境电商工作至关重要。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本课程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的翻译练习、听力技巧讲解与随堂练习相结合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引入AI助教豆包作为课堂助手,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案例解析

(一)思路与理念

1.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本案例的核心思路是将思政教育元素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紧密结合,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理解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强化他们的专业素养。

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听力练习、翻译实践等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接力翻译游戏、AI助教豆包的引入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设计与实施

1.课程设计:

(1)Lead in:课程导入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引入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利用学习通平台,提前发布知识图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重难点。

(2)Presentation:课程内容

翻译练习:

翻译材料取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在“三农战线”的劳动者们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通过接力翻译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翻译任务,同时加深对国家政策和农业发展的理解。

听力练习:

播放农产品介绍听力材料《Sweet potatoes on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介绍郑州黄河滩红薯。

结合随堂练习,让学生捕捉和记忆关键信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技巧讲解:

结合听力练习,深入讲解积极听力与投入、关注关键词与细节等听力技巧。

鼓励学生设定每天的听力练习时间,定期反思和总结,提升听力技能。

2.课程实施: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听力材料、翻译材料和知识图谱,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学生:预习听力技巧的思维导图,提出问题并在学习通平台讨论区交流。

(2)课堂实施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引导学生思考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翻译练习:进行接力翻译游戏,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听力练习: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教师播放第二遍,学生核对答案。

听力技巧讲解:结合听力练习,深入讲解听力技巧,鼓励学生设定听力练习计划。

(3)课后拓展

教师:上传听力技巧和翻译实践的思维导图至学习通平台,供学生复习巩固。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设定听力练习时间,定期反思和总结。

(4)评估与反馈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翻译技能。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案例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1)教学效果

课程导入生动有趣: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的课程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电子商务在农村应用的兴趣。

翻译练习具有启发性:通过接力翻译游戏,学生不仅锻炼了翻译能力,还加深了对国家政策和农业发展的理解,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融入。

听力练习针对性强:听力材料《Sweet potatoes on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与主题紧密相关,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尤其是捕捉关键信息和理解细节的能力。

听力技巧讲解实用:结合随堂练习,教师深入讲解了听力技巧,帮助学生找到了提高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2)学生评价:

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生动有趣,特别是通过听力材料和翻译练习,加深了对电子商务在农村应用的认识。

听力能力增强:经过练习和技巧讲解,学生感到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课程思政认同:学生认为通过翻译练习和课程导入,更加理解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增强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反思

回顾本次教学,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如何更自然、更深入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我将更加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此外,我还将积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